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負債的計稅基礎-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9-13 20:22:46負債的計稅基礎負債的計稅基礎,是指負債的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予抵扣的金額。(一)預計負債按照《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3號 或有事項》的規(guī)定,企業(yè)應將預計提供售后服務發(fā)生的支出在銷售當期確認為費用,同時確認預計負債。如果稅法規(guī)定,與銷售產品有關的支出應于發(fā)生時稅前扣除,由于該類事項產生的預計負債在期末的計稅基礎為其賬面價值與未來期間可稅前扣除的金額之間的差額,因有關的支出實際發(fā)生時可全部稅前扣除,其計稅基礎為0。分析:該項預計負債在甲公司20 8年12月31日的賬面價值為6 000 000元該項預計負債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予抵扣的金額=6 000 000-6 000 000=0(元)因其他事項確認的預計負債,應按照稅法規(guī)定的計稅原則確定其計稅基礎。某些情況下某些事項確認的預計負債,如果稅法規(guī)定無論是否實際發(fā)生均不允許稅前扣除,即未來期間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予抵扣的金額為0,則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相同。(二)預收賬款企業(yè)在收到客戶預付的款項時,因不符合收入確認條件,會計上將其確認為負債。稅法中對于收入的確認原則一般與會計規(guī)定相同,即會計上未確認收入時,計稅時一般亦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該部分經濟利益在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為0,計稅基礎等于賬面價值。如果不符合企業(yè)會計準則規(guī)定的收入確認條件,但按稅法規(guī)定應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時,有關預收賬款的計稅基礎為0。(1)若收到預收的款項時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2012年12月31日預收賬款的賬面價值為200萬元。2012年12月31日預收賬款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200-可從未來經濟利益中扣除的金額0=200(萬元)。(2)若預收的款項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2012年12月31日預收賬款的賬面價值為200萬元,因按稅法規(guī)定預收的款項已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所以在以后年度減少預收賬款確認收入時,由稅前會計利潤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應將其扣除。2012年12月31日預收賬款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200-可從未來經濟利益中扣除的金額200=0。(三)應付職工薪酬企業(yè)會計準則規(guī)定,企業(yè)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給予的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均應作為企業(yè)的成本、費用,在未支付之前確認為負債。稅法規(guī)定,企業(yè)支付給職工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支出可稅前列支。一般情況下,對于應付職工薪酬,其計稅基礎為賬面價值減去在未來期間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0之間的差額,即賬面價值等于計稅基礎。(四)其他負債企業(yè)的其他負債項目,如企業(yè)應交的罰款和滯納金等,在尚未支付之前按照會計準則規(guī)定確認為費用,同時作為負債反映。稅法規(guī)定,罰款和滯納金不得稅前扣除,其計稅基礎為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0之間的差額,即計稅基礎等于賬面價值。分析: 因應繳滯納金形成的其他應付款賬面價值為1 000 000元,因稅法規(guī)定該支出不允許稅前扣除,其計稅基礎=1 000 000-0=1 000 000(元)。對于罰款和滯納金支出,會計與稅收規(guī)定存在差異,但該差異僅影響發(fā)生當期,對未來期間計稅不產生影響,因而不產生暫時性差異。A.因欠稅產生的應交稅款滯納金B(yǎng).因購入存貨形成的應付賬款C.因確認保修費用形成的預計負債D.為職工計提的應付養(yǎng)老保險金四、特殊交易或事項中產生資產、負債計稅基礎的確定除企業(yè)在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取得的資產和負債以外,對于某些特殊交易中產生的資產、負債,其計稅基礎的確定應遵從稅法規(guī)定,如企業(yè)合并過程中取得資產、負債計稅基礎的確定。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資產的計稅基礎-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9-13 20:22:28資產的計稅基礎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企業(yè)收回資產賬面價值的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一)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實際成本-會計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折舊3 000 000元,使用年限為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預計凈殘值為0。稅法規(guī)定類似固定資產采用加速折舊法計提的折舊可予稅前扣除,該企業(yè)在計稅時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預計凈殘值為0。2 10年12月31日,企業(yè)估計該項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為2 200 000元。分析:2 10年12月31日,該項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3 000 000-300 000 2-200 000= 2 200 000(元)計稅基礎=3 000 000-3 000 000 20%-2 400 000 20%=1 920 000(元)該項固定資產賬面價值2 200 000元與其計稅基礎1 920 000元之間的280 000元差額,代表著將于未來期間計入企業(yè)應納稅所得額的金額,產生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稅的增加,應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預計使用10年,預計凈殘值為0,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20 8年12月31日,根據(jù)該設備生產產品的市場占有情況,甲公司估計其可收回金額為9 200 000元。假定稅法規(guī)定的折舊方法、折舊年限與會計準則相同,企業(yè)的資產在發(fā)生實質性損失時可予稅前扣除。分析:20 8年12月31日,甲公司該設備的賬面價值=16 000 000-1 600 000 3=11 200 000(元),可收回金額為9 200 000元,應當計提2 000 000元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計提該減值準備后,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為9 200 000元。該設備的計稅基礎=16 000 000-1 600 000 3=11 200 000(元)資產的賬面價值9 200 000元小于其計稅基礎11 200 000元,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二)無形資產除內部研究開發(fā)形成的無形資產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無形資產,初始確認時其入賬價值與稅法規(guī)定的成本之間一般不存在差異。1.對于內部研究開發(fā)形成的無形資產,企業(yè)會計準則規(guī)定有關研究開發(fā)支出區(qū)分兩個階段,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而開發(fā)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以后發(fā)生的支出資本化作為無形資產的成本;稅法規(guī)定,企業(yè)為開發(fā)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fā)生的研究開發(fā)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guī)定據(jù)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fā)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分析:甲公司當年發(fā)生的研究開發(fā)支出中,按照會計規(guī)定應予費用化的金額為4 000 000元,形成無形資產的成本為6 000 000元,即期末所形成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為6 000 000元。甲公司于當期發(fā)生的10 000 000元研究開發(fā)支出,可在稅前扣除的金額為6 000 000元。對于按照會計準則規(guī)定形成無形資產的部分,稅法規(guī)定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作為計算未來期間攤銷額的基礎,即該項無形資產在初始確認時的計稅基礎為9 000 000元(6 000 000 150%)。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6 000 000元與其計稅基礎9 000 000元之間的差額3 000 000元將于未來期間稅前扣除,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無形資產在后續(xù)計量時,會計與稅法的差異主要產生于對無形資產是否需要攤銷及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賬面價值=實際成本-會計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但對于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實際成本-無形資產減值準備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攤銷分析:會計上將該項無形資產作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在未發(fā)生減值的情況下,其賬面價值為取得成本6 000 000元。該項無形資產在20 9年12月31日的計稅基礎為5 400 000元(6 000 000-600 000)。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6 000 000元與其計稅基礎5 400 000元之間的差額600 000元將計入未來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產生未來期間企業(yè)所得稅稅款流出的增加,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三)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會計:期末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稅法:成本分析: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的乙公司股票在20 8年12月31日的賬面價值為620 000元(12.4 50 000),其計稅基礎為原取得成本不變,即520 000元,兩者之間產生100 000元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2.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會計:期末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 其他資本公積)。稅法:成本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8-16 13:15:04當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fā)生矛盾,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fā)展時,必須改變這種生產關系,但是,生產關系是被軍隊、警察、法律等國家機器保護著的,要變它常常要坐牢、殺頭、流血的。法國大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殺了多少人的頭才把舊的生產關系改變了。這里就又遇到了生產關系或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要解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就要解決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因為后一對矛盾的解決總是制約著前一對矛盾的解決。但是,前一對矛盾要比后一對矛盾根本,它決定著后一對矛盾。法律等上層建筑能改變所有制的具 體內容,但它不能改變所有制(生產關系)本身。譬如,某個資本家經營不好破產了,那么他的財產所有權失去了,這種所有關系,所有權的改變,資本主義法律、軍隊(上層建筑)不僅 不干預,而且允許,保護,允許和保護財產的流轉。但是,資本家張三的財產失去了,可能流到資本家李四的口袋去了。因此,資產階級所有制作為一種結構并沒有因個別資本家財產 的喪失和相互流轉而改變,就是說生產資料資產階級所有制作為結構仍然沒有變。它是法律等上層建筑變不了的,可謂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法律等上層建筑能使兵卒流水般的流 ,但要改變所有制結構非生產力這一要素莫屬。馬克思把生產關系、經濟制度理解結構,而非結構形式內部的具體內容,這一點對理解馬克思思想非常重要。西方哲學家對認識的理解 也多是從形式上理解的,而這一點我們很多人不懂。總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比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更根本。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2015軍隊文職人員考試公共知識: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三)(3)-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2015軍隊文職人員考試公共知識: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三)(3)發(fā)布時間:2017-06-04 19:19:59第二節(jié)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動力一、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一)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囊括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形成了社會有機體的基本結構,存在于人類經歷的每一個社會形態(tài)之中,貫穿社會發(fā)展始終,是其他社會矛盾最為深刻的根源,決定并制約著其他社會矛盾的存在和解決。這兩對矛盾運動的規(guī)律,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所以這兩對矛盾被稱為社會基本矛盾。(二)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首先,生產力是社會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動力因素,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最終決定力量。其次,社會基本矛盾特別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是 一切歷史沖突的根源 ,決定著社會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再次,社會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和解決方式,并從根本上影響和促進社會形態(tài)的變化和發(fā)展。